“鹰眼”挑战裁判权威

投资者报(记者王豪)历史上因为裁判的误判而最终影响到比赛结果的比赛数不胜数,为了尽可能地消除争议,电子“鹰眼”应运而生。

“鹰眼”也被称为即时回放系统,这个系统由若干个带吊臂的高速摄像机、电脑和大屏幕组成。

其操作步骤为:首先,把赛场空间分隔成以毫米计算的测量单位;然后,利用高速摄像头从不同角度捕捉运行轨迹的基本数据,并以最快速度传输给主控电脑;再通过电脑计算,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;最后利用即时成像技术,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现出结果。这个过程耗时不超过10秒钟。

这项技术在2001年初问世,2006年首次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事中使用。不少运动员对此表示了欢迎,前著名网球明星阿加西说:“在我20年的职业球员生涯中,这个决定是最令球员、球迷以及电视观众们感到兴奋激动的。”

但这项意在消除争议的技术,本身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。首先,“鹰眼”也会在比赛中出现误差和故障。而“‘鹰眼’挑战裁判权威”的反对意见,也使它的推广遇到了不小阻力。最后,极其昂贵的购置、维护成本,也让很多比赛组织者顾虑重重。

“鹰眼”技术虽然早已有之,但却从未在奥运赛场使用过,北京奥运会则首次在网球、击剑、射击三项运动中采用。

关注奥运网球比赛的球迷一定记得,当球员的击球落点靠近边线或底线,或出现争议球时,电视就会提供这样的电脑重播画面:网球拖着长长的“轨迹尾巴”在空中飞行,球落地后电视画面会给一个落地处球印的放大特写,是否出界一清二楚。

为了保护比赛节奏和裁判的权威,根据规定,运动员每盘有三次用“鹰眼”的机会。如果“鹰眼”出现故障,无法使用时,以裁判员判罚为准。

“鹰眼”在击剑比赛中的应用更引人关注。因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,中国男子花剑“三剑客”闯入团体决赛,结果却因为裁判因素,以细微分差痛失金牌。雅典奥运会后,国际剑联在世锦赛及数项世界大赛中都使用了“鹰眼”。

在8月14日奥运会女子佩剑团体决赛中,很多人对“鹰眼”的表现印象深刻。最后一局,中国队的谭雪与乌克兰的哈尔兰战成44平。接下来,双方同时出剑,而这一剑的速度,甚至连“鹰眼”也无法辨别谁快谁慢。

裁判几经斟酌之下,最终选择判罚为同时互中,均不做有效得分。随后,谭雪可能受到这次判罚的影响,以一剑之差输掉了比赛。

事实上,自从英国哈金斯博士发明了“鹰眼”系统,这项技术的同类产品就已经运用于NBA、NFL(美国橄榄球联盟)、网球、板球、体操、跳水与花样滑冰等比赛中。现在,一场是否应该在其他比赛中使用“鹰眼”的大讨论,仍在热议之中。

这其中,以足球界的讨论最为积极、热烈。早在2005年,国际足联就在17岁以下秘鲁世锦赛上做过一些相关测试。

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,法国和韩国之战发生纠纷,法国队主教练多梅内克表达了不满,并强烈请求引入“鹰眼”,将争论推向了高潮。与此同时,英超联赛也酝酿在比赛里使用录像来帮助裁判判罚。

而羽毛球界对“鹰眼”的动议,源于林丹“砸拍”事件。今年1月27日韩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,林丹和韩国教练李矛因对边裁的判定出现争议,进而发生言辞较为激烈的冲突,林丹将拍子摔在地上,主裁判向林丹出示了黄牌。此后,世界羽联理事会有成员极力倡导在羽毛球比赛中引入“鹰眼”,用高科技解决球是否出界的争端。

网球天王费德勒认为,“鹰眼”会削弱比赛的感情因素:“在机器人的监督下比赛,我的感觉可不会舒服。”

一些裁判的反应尤为激烈,他们认为,“鹰眼”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裁判的权威性,给裁判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。

曾参与上海网球大师杯执法的司线员杨勇表示:“鹰眼来了,压力更大了!这要求我们不能有一点点闪失。否则通过大屏幕一回放,全场观众都看到了。”

而中国网球裁判陈述则表示:“如果没有限制地使用“鹰眼”,会干扰比赛的正常节奏,并有可能被选手作为战术来利用。”

当然,经济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。据说,网球场上一套“鹰眼”系统的造价上百万美元,有比赛时每周的维护费也要数万美元。

正是这种原因,像美国公开赛这样的大户,也只是在一两块场地装上“鹰眼”,而同级别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则根本不用这项技术。

“帮助我们的,就是好机器。试图取代、统治我们的,就是坏机器”,这是《黑客帝国》里基努?里维斯对机器的分类。无论人们是否接受,作为一项辅助裁判的有效技术,“鹰眼”的推广使用看来已是大势所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Previous post 零墨上线【篮球高手
Next post 流言板]迪马:罗马切尔西准备在今天就卢卡库转会达成全面协议